罗兰贝格近日发布《中国市场竞争力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帮助跨国企业识别在华业务发展主要风险因素,全面评估现有业务和运营模式应对当前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韧性,从而进一步明晰与优化在华发展战略,提升风险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充满活力且不断发展的中国经济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指南”将企业战略系统性地分为四大类别:“退出”“脱钩”“去风险”和“加码”,适用于不同的企业背景与发展情况。对于大多数在华跨国公司而言,罗兰贝格建议将“去风险”和“加码”作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其中,“去风险”包括调整优化商业模式、实现供应链多样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通过在本地市场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来降低或分摊风险。而“加码”则意味着对中国市场保持信心,通过持续投资与创新、加强产业链本地化、采取更多直面消费者的方式及数字化渠道,优化提升运营效率等策略深耕中国市场,强化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竞争力。
指南认为,对于众多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不仅是一个重要市场,还是企业全球供应链布局中的关键角色。在华跨国公司需要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旧模式”与“新模式”的区别——只有对 1990 年至 2008 年间中国经济繁荣的结构性原因和当前的增长态势(即“新模式”)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制定出适应中国新市场环境的发展战略与投资策略。
罗兰贝格研究院院长David Born指出:“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已步入常态化发展。这被视为是一个愈加成熟的经济体典型的发展轨迹。”如果将中国2023年GDP 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增长率相比较,如欧洲(0.4%)、美国(2.5%)以及全球平均增速(3.2%),中国的增长势头依然稳健。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高度韧性,并将展现出更强的中国属性,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商业模式的革新。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无论是就经济规模还是未来发展前景而言,中国仍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
当前,中国积极调整经济布局,不断加强工业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创新,逐步在多个领域构建全球竞争力;同时,低碳转型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此外,中国仍有大量的生产力尚未有效转化为消费力,消费潜力尚待开发。罗兰贝格认为,在此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伴随着诸多机遇,中国经济发展亦面临着多重考验:来自全球经济风险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内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本土企业逐渐发展成熟,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技术和质量的领先地位形成挑战;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社会保障和养老制度面临挑战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