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相识的我们,有幸成为于漪老师的学生,无形中会有一份使命感。现在,我们陆陆续续都到了退休的年纪,回忆和感慨也常常不期而遇。
初夏,几位同学聚会,适闻于漪老师在《语文学习》2024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请把“宽松”还给学生》的文章,文中提及当年于老师与助手何老师辅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统计的报刊书籍的众多名称和相当数量,以及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拓展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理念。我们一致认为:阅读,是于漪老师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本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转化为一种素养,最终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1978年秋季,作为我国恢复中学入学统考后的第一批初中生,我们进入了杨浦中学就读。开学不久,于漪老师从高中部转到初中部,接手我们初一班的语文课。这个班级是由数学高分学生组成的,又遇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风向,整个社会对语文学科都不重视,这个颇具数学特长的班级的语文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漪老师接手后,首先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可在当时,能供学生阅读的书籍相当匮乏。阅读,虽然我们心向往之,教师和学生却又都无可奈何;何况当年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不可能自己购买书籍。于是,于漪老师自己做汇编又自费印刷了很多课外阅读材料。当我们领到这些厚重的材料时,看见有封面、有目录、有专门的书籍装订,惊异于这简直就是“书”啊!也因为这些“书”是我们班级所独有,我们都无比骄傲,读书的劲头也更高涨。这些“书”以文学作品为主,主要包括中外著名童话故事、唐诗宋词、历代散文名篇、中外经典小说等。初中三年累计下来约有七八本。语文课上,于漪老师指导我们根据教材上的课文,学会拓展阅读;每天的早读课上,于漪老师组织我们朗读这些课外“书”,其中的唐诗宋词还要求我们每天抄录背诵。
我十分感慨地说:“经历过知识禁锢的年代,我们几乎没有接触过中外传统文化,正是在于漪老师的引领下,才知道了安徒生、格林,知道了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知道了契诃夫、莎士比亚,知道了鲁迅、冰心……”我曾经突发奇想地在诗词摘抄本上涂抹配图,于漪老师不仅不批评我作业不规范,还鼓励我每一篇都画一点儿,于漪老师说,这有益于感受诗词中的大美山河。
于漪老师就是这样用她无私的爱为我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在阅读的耕耘中,让我们收获文化的浸润和美的种子。
于漪老师在《请把“宽松”还给学生》的文章中还写道:“要舍得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真正了然于胸,尊重差异。”宋小青同学是班里的数学学霸,从小喜欢读书,因为家有藏书习惯,他不仅看中外名著,尤其喜欢看航空、舰船、兵器等知识类科普读物,却苦恼唯独《红楼梦》读不下去。于漪老师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读书,还说《红楼梦》不是马上非读不可的。宋小青同学顿感轻松,力量倍增,在自由阅读的海洋里探索着未知世界。宋小青同学笑称自己虽未能如愿以舰船为事业,但至今仍是一名“舰船迷”,生活得以添姿增色。
孙栋同学后来也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据他回忆,当年于漪老师为了让我们不要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同意将连环画也列入阅读书目。孙栋同学就如痴如醉地看起《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日后,他在课堂上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文学作品时,脑海中映现的仍是连环画上的历历场景,绘声绘色。
以今天眼光来看,这类普及读物和连环画算不得正经的语文学科阅读书目,但在当年,我们确实读得津津有味并乐在其中,更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兴趣爱好、工作事业、为人处世。正是因为于漪老师愿意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差异,才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领进阅读殿堂中来。
岁月如梭,往事历历。于漪老师花了大量心力引领着我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这不仅在当时少有人想到做到,即使在今天,把阅读的“宽松”充分给予学生的教学理念,对语文基础教育仍然有着深远意义和价值。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