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数十家险企“牵手”高校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09月29日 14:15]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5420   

合作办学,建设就业实习基地,联合开展代理人培训项目目前保险公司与高校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日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信息显示,华南农业大学最近几天在PICC P&C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合力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目前,保险公司与高校的合作日益增多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已有近20家保险公司与高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

多家保险公司牵手高校

日前,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开展校企合作的保险公司及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断增加,包括中国太平,合众保险,人人保险,泰山保险,德华安顾人寿,新华人寿山东分公司等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分支机构。

校企合作办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联合开展代理人培训项目...从合作形式来看,保险公司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2022年8月,暨南大学与泰山保险签订战略合作合同,泰山保险暨南大学就业实践基地和暨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揭牌。

回顾今年年初,人人人寿发布星河计划,面向全国招募优质白板代理人,联合高校专业力量,将代理人打造成具有专业化,职业化,数字化特色的独立代理人。

2021年11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友联保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利用双方平台资源,实现产学研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式创新。

此外,还有保险公司与大学合作办学根据消息显示,2021年,山东财经大学与德华安顾人寿共建保险专业,2021年,2022年完成招生计划公司将在投资,精算,核保与赔付,数字化等领域选拔1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给联合办学的学生讲课后续,公司还将与学校合作,优化学生实践的联合培养体系,在学生学习期间融入更多寿险业务实践,实现学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德华安顾人寿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除了推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项目,还有保险公司和大学联合发布行业报告。

日前,由中国人寿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中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与保险保障白皮书》正式发布,研究了中国中高净值家庭的资产配置需求和趋势。

山东财经大学—德华安顾保险研究中心紧扣山东保险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对保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研究,形成《山东保险观察》报告,供山东社会治理和保险经营主体参考德华安顾人寿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双赢与深度

伴随着最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对保险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目前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以科技为主导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和创新驱动模式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人才尤其是经过专业学术培训和商业实践的高素质从业者是转型发展所必需的德华安顾人寿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但也有保险行业人士指出,目前保险人才供需缺口依然明显,保险专业人才供需不匹配。

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和高校频频牵手,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方面更愿意合作保险公司与高校频繁合作的背后原因是双方都有加强合作的需求和动力首先,现阶段,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我国保险业已经进入转型调整阶段保险公司受到很多做法的困扰,比如产品和服务创新,保险技术应用,保险产品营销等,希望能在理论上得到指导和帮助,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公司的发展其次,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形成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竞争这客观上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忠道出了保险公司与高校不断合作的原因

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分别能给保险公司和高校带来什么业内人士指出,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比如,保险公司通过与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保险专业人才,有助于企业提升在学生心目中的社会形象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保险专业人才到企业工作同时,通过产学研的合作,保险公司还可以获得高校的科研支持通过校企融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科研水平,攻克保险行业技术难关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高校是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校企合作可以为促进保险专业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新华人寿分公司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校企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不过,李文忠也指出,总体来看,目前保险公司与高校合作的深度和系统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那么,保险公司和高校在下一步的合作中能擦出哪些火花在进一步提高双方合作的深度和系统性方面,双方需要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做出系统的合作规划高校人才培养应充分征求保险公司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保险公司全程参与保险公司也需要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诊断公司在发展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智力支持李文儒分析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